刘守信 官方网站

http://liushouxin.zxart.cn/

刘守信

刘守信

粉丝:1447416

作品总数:148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刘守信 | 艺术简介刘守信,又名雪杉。1952年生于福建。现居北京。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、福建省高师中国画研究生班。师从杨夏林、张晓寒、林曦明、李少文先生。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,厦门大学艺术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天人合一境由心生——记山水画家刘守信

 

/ 时铭

 

贾平凹近些年笔耕之余醉心书画,濡染了笔墨旨理意趣,鉴赏水平自是不低。一次他造访厦门,经朋友引荐走进山水画家刘守信的画室,不禁感喟道:哎,你生错地方了。潜台词:此地偏隅,难为外知;否则就眼前这些作品,你早该声名远播了。一向不随便赐人笔墨的他,这回欣然挥毫为正在筹划出版的《刘守信画集》书写了题头。

 

门乃闽属之地,曾有位见识过人的省委领导感言:福建的出路在对外开放,否则关在门里只能是条虫,出了门才可能变成一条龙似乎具体到人亦是如此,闽人不少居乡声不远、离乡名大噪,如林兰英、陈景润、陈章良等,不胜枚举。不过刘守信觉得从事画艺的成功和快乐并不在于声名如何远大。他甚至觉得守在厦门这“门”里,像条虫子执著地匍匐前行未必不好。“春蚕不是一口一点地细嚼桑叶,最终吐出了光亮绵长的青丝?!”他常以此自勉。

 


刘守信 | 秋风适意 | 58 x 128cm | 2014

 

有道是: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刘守信生地是闽东部的戴云山下,幼时他即嬉戏在秀美的山水田园之间,对山水的钟情早已融入他的血骨。成年后考入美术院校,顺势把山水画作为主攻。先师的授业解惑、自身的敏学感悟,他深知中国画“不学古不积学”、“学古方能变古”的道理。他大量临摹古代山水画作品,尤其对宋代山水画更是悉心研习业内人知: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“唐画山水、至宋始备(《画鉴》)。当年北方山水画派的主帅范宽,终年与大山为伴,穷尽大自然微妙,在山水的皴法上,雨点皴、豆瓣皴、钉头皴等多方运用,其画作形象峻拔、气势雄健,让人如临其境又肃然起敬。现代大画家徐悲鸿曾评说范宽的传世之作《溪山行旅图》“大气磅礴”,“我最为之倾倒”,“实在是万里挑一的画作”。宋代的米芾、米友仁父子创立的“米家山水”则善于描绘江南景色,造出烟雨苍茫、变幻朦胧的意境,使山水画自始有了状写画家心灵的文人画品质。这些都给刘守信以深深的滋养。

 

对传统,刘守信向来是信守其合理内核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美术界忽起一股“改革开放”风潮,“改革画的传统连根拔掉。“中国画要革新首先要革掉毛笔”,“笔墨算啥”,“笔墨等于零”。一些中青年画家,力图用西画的技法和观念,改造中国画,创立新样式,于是乎,一些光怪陆离、难以名状的画作也贴上中国画的标签。当是还属青年的刘守信没有跟风,他坚信“民族的即是世界的”,“笔墨”为我民族特有,是中国画魂魄所在,笔为墨之经,墨为笔之纬。中国画最重气韵,而气在笔力,韵在墨彩;弃之笔墨,或疏之笔墨,岂有中国画立足之地他非但不弃之笔墨,还格外在上下功夫。当然他知道一部中国绘画史,代代在变革,正如石涛所云;“笔墨当随时代”。在不懈的探索中,不论笔性、笔势、笔趣。还是墨色、墨形、墨韵,他都力求变,只是这“变”的过程,他采用的是哲学讲得“扬弃”,不是“抛弃”

 


刘守信 | 芭蕉林里无燥气 | 70 x 136.5cm | 2012年

 

其实笔墨的“变”是跟画家的禀赋、学养、阅历、功力戚戚相关的,这些综合素质的不同形成了各自风格的不同,他决定了其作品的雅俗高下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笔墨与时代似乎又关系不大,一个没落的时代可产生一批大师,一个辉煌的时代未必能出现巨匠。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强调主体意识,主张“天人合一”,即人通过自身奋斗与感悟,使自己德意愿与“天”的意志达到统一,那才是最高境界。做为以这一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国绘画,强调的也是以“心”“物”,借“物”写“心”,即所谓“境由心造”。画家通过抒情寓意,超然意象的笔墨,观照出对自然、生命和宇宙的悠悠思考,并以此打动人心。

 

故此,多年来刘守信一直注重心灵的陶台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洗去俗尘,拓展胸襟。正是这开放二十年里,他频繁出门,云游四方,走过无数山川,从戴云山、武夷山,延至云贵、湘陕,又到西藏,在笔墨之外一直寻找着什么。一次他独自夜过唐古拉山,登临绝顶,见天幕四垂,月光悠悠,苍茫宇宙越发显得空寂幽深。他被天地间的神秘、博所震撼,顿时有种欲哭的冲动,他感到了笔墨之外的那股无形却又是巨大的力量。刘守信有位曾做过美学教师的妻子,她不仅与他一起读书、一块论艺,还陪伴他出游。2002年的深秋,他们夫妇一路西行,从康定翻过折多山,进入甘孜草地,又跨越世界最高城理塘,涉入古冰川遗体,穿过卡斯峡谷,走进稻城亚丁,最后来到香格里拉,那巍峨的雪山、绿色的草旬、绚丽的云彩、宽广的天地、奇妙的风土、朴实的人情,使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观念的中撞与心灵的洗礼。

 


刘守信 | 风荷无声 | 40 x 40cm

 

外师造化、中得心源”,刘守信有了无尽的创作冲动。原先他的作品一度取材简约,山中茅篱、江边农舍、汀洲水月、池塘烟雨,野趣横生。笔意多醇朴柔和,墨气则浓重湿润。尺寸也多为斗方。而近一时期,他痴情于一次次西行所见、所仰的高山、峡谷、草旬,他铺展六尺、八尺大纸,在上纵情运笔,酣畅施墨,放胆敷色,那积淀已久的情感喷薄而出。《镇篁古韵》、《东流不尽秦时水》、《弥亘》、《耗影》、《西望贡嘎山》《桑堆一红草地》、《卡斯峡谷》、《春风已过牟牛沟》、《走进最后的香格里拉》《栖心圣地》,一幅幅给人险峻刚健、浑朴厚重、气象高华之感。如这幅《栖心圣地》图:近处群山突兀,远处雪峰叠延,其间峡谷生风、草旬幽幽,一曲河流若现若隐,画面不仅构图雄阔壮美、而且光影对比强烈,虽是纯水墨作品,但却线韵生动、墨彩纷呈,无怪乎,许多人见了这幅挂在他家客厅墙上的画都赞叹有佳

 

刘守信的作品虽早有入选全国画展和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新加坡、台湾等地联展,并为收藏家们收藏,但眼前这些新的作品更被欣赏者、评论家和收藏家看好。从古到今,人们对中国画品质优劣的评判,首先看其“意”和“神”。曾有“神品、妙品、能品”三个境界之说。能品工摹自然,妙品妙造自然,神品暗合自然,神品当是最高境界。笔者和刘守信众多的朋友们都期待他在现走的路上穷尽下去,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神品感恩自然、报答社会、以慰人生。

 

《厦门航空》2004年第二期

 


刘守信 | 《栖心圣地一》 | 69 x 69cm